BOB外围

一文看懂 一文搞懂:初、中、高级养老服务评估师的区别

BOB外围来源:BOB外围    发布时间:2025-11-06 20:57:58

  养老生活也能拉满科技感!第二届中国养老院院长大会近日在杭州举办,全国1000多位养老院院长、养老行业协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和进军养老领域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养老服务的科技未来。从能帮助失能老人洗澡的胶囊洗澡机,到可以24小时监测健康指标的智能穿戴设备,从炒菜机器人到AR智慧云诊疗体系,科技元素贯穿大会全程,成为最亮眼的关键词。

  相较于首届大会,此次新增了银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数智科技赋能医养旅居康养创新等前沿议题,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在会场外的展区,智能康复设备、远程健康监测系统、智慧穿戴产品等科技助老成果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院长驻足体验。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孙晓冬关注的是养老机器人能否成为24小时无休的专业护理员,帮助老人翻身、洗澡。嘉善老年公寓主任陈冈则更关心科技对养老机构风险防控的作用。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折射出整个养老行业对科技赋能的热切期待。

  银发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奔涌而来。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户籍老年人数1454万,老龄化率已达28.1%。而从全国来看,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更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报告预测,到2035年、2050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分别达到22.8%和30.9%。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人口老龄化正重塑民生需求,当前护理员紧缺,传统的人力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人日渐增长的丰富需求,养老服务拥抱科技已成必然趋势。

  然而,当一线养老院院长的实际的需求遇上科技公司的创新能力时,碰撞出的不仅是合作火花,更暴露出一个现实问题:谁来评估这些科学技术产品是否真正适合老人?谁来判断养老机构引进哪些设备才能真正提升服务质量?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经历很能说明问题。早在2015年,该中心曾引进5台养老机器人阿铁,对老人进行情感陪护。起初,老人们觉得新奇,喜欢和阿铁聊天,但时间久了,就觉得操作麻烦,渐渐失去了兴趣。不到2年,阿铁闲置下岗。这个案例提醒我们,科技助老不能只停留在炫技,更要贴合老人的实际的需求,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多位养老院院长在大会上达成共识:科技公司在进行养老产品创新时,应精准聚焦不一样老人的真实需求,以老人为中心,避免科技为了智能而智能。陈冈的想法得到不少养老院院长的共鸣:产品操作必须简单,最好是一键启动、语音控制,图标和字体也要够大。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洪玉才则指出,智慧养老产品要避免孤立运作,需要和线下服务融合绑定。

  这些来自实践一线的声音,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需求:养老行业亟需既精通医疗护理、心理学、康复技术等专业领域,又具备机构运营、智慧养老系统管理、风险控制等综合能力的跨界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懂科技,更要懂老人;不仅要会评估设备性能,更要会评估老人的真实需求;不仅要能制定养老方案,更要能把方案落到实处。

  养老服务评估师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作为根据老年人服务类型、照料护理等级进行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的专业人才,养老服务评估师兼具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基础知识,正是当前养老行业最紧缺的复合型人才。

  从杭州市望江街道婺江社区落地启用的AR智慧云诊疗体系能够准确的看出,养老服务评估师的价值无法替代。在这套体系中,老人床上的智慧毯可实时监测身体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就会预警。但监测到异常数据后怎么样来判断风险等级?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如何与社区医生、物业人员、急诊绿色通道进行联动?这一系列问题都要专业的养老服务评估师来制定方案、协调资源、把控质量。

  再看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引进的炒菜机器人。表面上看,这只是简单的设备引进,但背后涉及的是对老人饮食需求的评估、对厨房人力配置的评估、对机器人烹饪标准的设定、对食品安全的把控等一系列专业问题。孙晓冬提到,炒菜机器人能同时烧制200多份菜,调料量、配料量、火候时长等都得到规范,既保证了菜品品质稳定,也减轻了人力负担。而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前期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对老人的口味偏好、营养需求、身体健康情况等做全面评估。

  当前养老从业者多为单一技能背景,高校培养体系滞后导致医养管融合课程不足,智慧养老、适老化设计等新兴领域课程覆盖率低于20%。这种人才教育培训与行业需求的脱节,直接制约了养老机构连锁化扩张、医养结合模式落地及智能化升级进程。以此次大会展示的各类科学技术产品为例,从情感陪护、生活照料到健康管理、康复支持,各类科技助老产品琳琅满目。养老机器人不断迭代升级,除了能说会道,也能监测健康指标、进行风险预警,有的开始叠加文娱课程,还有的能够响应语音指令,帮助老人抓取物品。面对如此丰富的产品选择,养老机构如何依据自己定位和服务对象特点进行科学配置?这正是养老服务评估师大显身手的舞台。

  养老服务评估师的职业前景十分广阔。从需求端来看,预计到2035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3亿,至205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4亿。老龄人口的指数级增长,必然带来养老服务需求的激增。从供给端来看,浙江具有科学技术创新的浓厚氛围,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走在前列,一直在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养老服务的加速融合。今年9月,工信部和民政部联合公布《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全国共32个项目入围,其中4个来自浙江。这些前沿科技成果走进老人生活的过程中,都需要养老服务评估师进行专业评估和方案设计。

  从职业定位来看,养老服务评估师是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综合需求评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养老方案制订与实施、照护技术实施、养老培训指导、实务应用研究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养老服务评估师不但可以在养老机构工作,还可以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提供专业服务,还可以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规范和推动养老服务评估师队伍建设,养老服务评估师职业能力水平考试即将举办。考试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等级,在全国35个城市设置了考点,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城市。考试教材分为《养老服务管理理论》和《养老服务管理实务》,其中理论教材三个等级通用,实务教材则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考生完成报名后,教材将免费邮寄,不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考试报名将通过养老服务评估师考试网进行,这也是唯一的报名渠道。虽然具体的考试安排暂未公布,但有关部门表示将于近期公布考试公告。对于有志于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职业发展机遇。

  回到第二届中国养老院院长大会上的讨论,多位嘉宾一致认为,未来,以机器人处理重复劳动,护工专注情感关怀为特征的人机协同照护模式将成为养老新常态。但要实现这样的愿景,重点是有专业的养老服务评估师来统筹规划、科学评估、精准施策。

  杭州能够在39个有意向举办第二届中国养老院院长大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正是凭借其在改革创新、行业探索、科技实践等方面的突出成果。杭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一青说,养老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AI应用已成为杭州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的新趋势。今年以来,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余杭区仓前街道太炎社区均已引进养老机器人小悉。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助理董姗姗说,它具有心理疗愈、安全巡逻、健康监测、风险预警等多种功能,成为护工和老人的好帮手。

  这些成功实践的背后,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只有让科技弯下腰,接住老人的每一个用不惯,才能真正接住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养老服务评估师正是让科技弯下腰的关键力量。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面对养老服务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养老服务评估师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构建规范化、职业化、规模化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可以有效破解当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局,为智慧养老的落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养老服务评估师这一新职业的设立,不仅为从业者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为整个养老行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当慢慢的变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科技助老才能真正从看上去很美变成用起来很好,老年人才能真正共享科技红利与时代温暖。这不仅关乎3亿多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